“感谢法官善意执行,为企业经营步入正轨提供帮助,真的太及时了。”7月11日,接到法官回访电话的被执行企业负责人宋某某说。7月初,安陆法院执行局成功执结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既维护了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同时也为服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贡献了力量。
案情简介
李某某与某农业科技公司买卖合同纠纷一案,经法院主持双方调解,某农业科技公司承诺2个月内付清货款85,000元。因某农业科技公司未按照约定付清货款,李某某上门催要,在多次催要无果后,向正在某部队服役的儿子李某求助。身在部队的李某因常年无法回家,加上父亲李某某身体不好,担心李某某气急攻心,于是主动跟安陆法院取得了联系,诉说了此事,法院立即开通了执行立案的绿色通道,当即为其立案受理,承办该起执行案件的执行法官也第一时间与李某某取得联系,并跟远在部队的李某某回复,请他放心,法院一定会执行好其父亲与某农业科技公司货款纠纷的执行案件。
执行过程
执行法官立即对被执行人企业的财产进行线上、线下查询,除了已设定抵押贷款的厂房外,未发现任何可供执行的财产。执行法官随后联系了某农业科技公司的负责人宋某某,告知其拒不履行生效文书的法律后果。宋某某向法院诉说了未能按期给付货款的原因,原来该公司主营业务为种猪饲养,是本地一家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因为受到疫情、行业价格波动等影响,目前资金周转困难,希望法院不要将其执行限高和失信。为了化解资金困难,该企业已向有关部门申请了小额贷款申请,正在融集资金准备赶旺季恢复生产。如果在审核过程中,发现该企业的征信有不良记录,贷款就会收到影响,企业也就无法继续正常经营。
如果按照传统方式执行,不仅无法顺利执结案件,反而会出现“办一个案子、垮掉一个企业”的后果。一边是涉军家属的合法权益、一边是涉民生的中小企业,如何平衡双方利益,真正解决涉军家属和企业的后顾之忧,成了本案的关键。
执行法官认真分析研判后,向申请执行人分析“竭泽而渔”可能“两败俱伤”等情况,执行法官经与申请执行人李某某沟通,决定灵活变更强制措施,对该公司暂不采取失信、限高、查封银行账户等传统强制措施,让被执行人企业的负责人以其名下的小汽车来担保,如果在30日内未能给清申请执行人货款,法院将拍卖担保车辆,这一方案得到了申请执行人李某某的认可。
不久,申请执行人李某某告诉执行法官,被执行人某农业科技公司已将85,000元的货款全部给付,远在部队的李某也向执行干警表示真诚感谢。与此同时,被执行人公司的融资贷款也顺利到位,下半年的生产经营就能正常运转了。至此案件顺利执结,取得了双方共赢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