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执行有力度有温度,帮助我们解决了大难题,真是太感谢啦!”近日,武汉某公司和安陆某酒店负责人自发相约一同来到市中级人民法院,将两面锦旗分别送到执行法官手中,感谢他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实质性解决双方多年的矛盾。
一个案件的办理,能够同时赢得双方当事人的感谢实属不易,原因何在?事情还要从七年前说起。
债权变更频 执行阻力多
2015年至2017年,安陆某酒店陆续向安陆某银行贷款共计2586万元,该酒店及其关联公司、辛某、李某某等人以其名下的房产及土地使用权提供抵押担保并提供连带责任保证。贷款逾期未付后,安陆某银行于2018年12月将上述债权转让出去。
该债权经过多次易手,债权人一变再变。2019年11月,债权人诉至孝感中院,请求法院判令安陆某酒店及担保人偿付借款本息。孝感中院在作出判决并强制执行期间,该债权再度被转让至武汉某公司。
然而,实际执行任务中,因涉及诸多矛盾,申请人与被执行人就如何履行债权产生了严重分歧,且被执行人既有法人又有自然人,涉案抵押物分布在不同辖区,个别抵押物还存在土地使用期限到期等问题……一系列分歧使双方针锋相对,对抗激烈。
重启执行案 从“心”解矛盾
2021年,申请人再度向孝感中院申请恢复执行处置财产,案件移交由彭湃法官办理。为赢得当事人信任,执行人员多次听取双方意见。了解到被执行人对其创业积累的原始资产有浓厚情结,处置资产让其极度失落后,彭湃找到了执行突破口。
执行人员与双方当事人推心置腹,站在各自角度,综合当下经济情况、疫情影响、债务利息、企业经营等各方面对双方释法明理,阐述利弊。功夫不负有心人,双方当事人撤回了各自所提的执行异议,结束了长达一年半的对抗。
法官紧跟进 双方促共赢
接下来,执行人员通过电话、微信、面对面交流等多种方式与当事人沟通近50余次,采取财产查控、处置、惩戒措施时,对涉案企业生产经营可能受到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估,并及时作出有效防范和处置。灵活运用执行措施,将双方无争议的资产和被执行人还款义务进行绑定,约定在履行首付款期间,法院做好资产拍卖准备工作,一旦不能履行还款就迅速挂网拍买,为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实现加上“双保险”,压实当事人履行义务的诚意。历经五次修改,执行和解协议终于定稿。
4月18日,在执行人员的组织和见证下,双方签订长达6页的和解协议。执行人员与双方保持热线,密切关注案件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被执行人在筹措资金、融资不畅问题提出合理建议,帮忙解决困难。
5月24日,武汉某公司收到第二笔付款,至此,这起涉企金额达4100余万元的执行案件圆满执行完毕,法院也及时解除相关财产的查封并督促指导当事人办理撤销抵押的相关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