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牢牢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求,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这一主题,锚定“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一工作目标,将能动司法贯穿立案诉服工作始终,以深入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为抓手,形成“1234”工作模式,推动诉服水平、解纷能力和群众满意三提升,为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贡献司法力量。
“一条主线”,把脉问诊开良方
“音视频调解指标为什么提不上来?是群众不想用还是不能用?”“网上阅卷审核率为什么没得分?有没有专人负责审核?”“速裁快审案件的平均审限为什么不能控制在30天以内,是不是分调裁审还没有完全落地到位?”
在全市法院“一站式”建设推进会上的一声声追问,追的是诉讼服务质效指标的分数,问的是服务民生提升司法质效的大问题。
今年第四季度以来,为高标准推进全市法院“一站式”建设工作,孝感中院建立定期分析会商机制,“一月一会”,共同研究解决质效指标存在的突出问题。对表现在表面、简单、容易解决的问题,应当迅速反应、即时解决;对涉及多个部门的问题,责令及时沟通汇报,上下协同、整体推动解决。
全市法院把准诉讼服务质效“一条主线”,以“一站式”工作推进会为契机把脉问诊开良方,以“质效指标综合得分挺进全省第一梯队”为目标助推诉讼服务“升级”。主要领导靠前指挥、系统谋划、推动落实,分管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要各负其责,做到手中有策、心中有数;负责部门和参与部门要做到协同推进、重点发力,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推动“一站式”建设落地见效的良好工作格局。建立日提醒、周通报、月研判制度,将质效指标完成情况纳入绩效考核,狠抓工作落实。基层法院每周须向党组至少汇报一次质效评估得分情况,孝感中院每周将进行随机抽查通报,每次通报中质效评估分数在全省平均分以上的前三家法院,在年终条线考核中均分别予以相应加分奖励;质效评估分数在全省平均分以下的后两家法院,分别予以相应扣分。
截至目前,全市法院各项指标任务不折不扣稳步推进中。
“两种模式”,服务群众零距离
在孝感,只需要一部手机,你足不出户就可以向全市任何一家法院完成立案、缴费、风险评估、证据交换、接收文书等司法程序。
“自从‘一站式’建设如火如荼开展以来,我们看着它日臻成熟、完善,越来越好用,越来越愿意用,从立案、审理到执行,全流程线上诉讼,顺利的话,我们甚至一次都不用跑,就能完成一次诉讼。”刘律师十分感慨。
依托“一站式”建设,全市法院全面建成“云立案、云缴费、云调解、云审理、云送达”一体化线上诉讼服务,为当事人带来极大便利。2019年底,全市法院开通网上立案、跨域立案全覆盖诉讼服务,打造“家门口”起诉新模式;2020年9月,“收转发e中心”发出首份电子送达任务并成功被签收;同年底,在线调解室搬进孝感市涉诉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从“面对面”到“屏对屏”;2021年4月,银行系统与法院办案系统对接,实现“一案一账户”,自动生成缴费二维码,支付宝、微信、网上银行等扫码即可缴费,诉讼费缴纳进入扫码时代;2022年4月,“胜诉即退费”改革扑面而来,变当事人“申请退”为法官“主动退”,变当事人“多次跑”为大数据“线上跑”。2023年,政法协同平台打通法院审判系统与其他政法单位办案系统间的信息壁垒,实现非涉密刑事案件跨部门网上接收立案、全流程在线办理。
不断创新的智能化线上诉讼服务模式,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更高水平的司法服务;更加贴心的人性化线下诉讼模式,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愈发便利的司法服务。全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设置调解室、信访接待室、便民服务区,配备自助终端设备,开通涉老、涉残、涉企、涉知识产权绿色立案通道绿色服务通道,设立党员先锋岗、文明窗口,更加突出一站解纷功能。为律师开通一码通,律师可凭“一码通”实现“零阻碍”扫码进入诉讼服务场所办理事务,将司法便民贯彻到底。完善休息专区,提供休息座椅、饮水机、应急医药箱、老花镜、便民纸笔等,保证当事人站累有椅,口渴有水,急救有药,眼花有镜,交流有笔。显眼位置张贴“诉讼服务一码通”,方便当事人扫码即可获取诉讼材料模板、材料清单以及各法院联系方式、办公地址等信息。
2023年,孝感法院“集约送达新模式”从全省128家法院突出重围,斩获智能化成果应用大比武第八佳绩。
“三大合力”,构建治理新格局
今年10月,司法部发布《关于表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模范人民调解员的决定》,孝南区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员杨盛茂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
2022年,云梦县人民法院与云梦县工商联建立的一站式诉调对接模式入选全国100对沟通联系机制典型事例,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的基层法院。
2021年,安陆市人民法院获湖北省“一站式”建设先进集体……
这一项项荣誉,凝结着孝感法院全体干警苦干巧干实干的用心,展现的是孝感法院以能动司法服务大局的担当作为,见证了孝感法院“一站式”建设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华丽转变。
近年来,全市法院将深入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作为重大事项和“一把手”工程,专题请示报告各级地方党委及政法委,推动与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诉调对接机制的若干意见(试行)》,县市区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相继建设运行,形成了“党委主导+社会共治”的一站式多元解纷运行体系。
全市法院以“总对总”调解为抓手,在“法院+”上做文章,多元解纷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2019年,孝感中院联合孝感市司法局共同组建“孝感市涉诉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从办公条件、业务指导、工作要求等方面全力支持该调委会入驻法院开展诉前调解工作,先后聘用了退休的法官、法律从业退休人员等4人为特邀专职调解员,通过委派、委托等方式构建起诉调对接新模式。
2022年8月,孝感中院与孝感市知识产权局共同出台《关于在全市推进知识产权纠纷在线诉调对接工作的实施办法》,该办法明确了双方的工作范围、职责分工、诉调对接业务流程,为高效处理有关知识产权纠纷搭建了联动解纷平台,形成知识产权保护合力。
2022年11月,全市法院构建起以工会调解室为依托,以法官、特邀调解员主力,律师为助力,以线上线下相互融合、互为补充为载体的“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解纷“薪模式”。
今年8月份,孝感中院在与孝感市司法局、孝感市仲裁委积极沟通后,共同出台《关于共建诉讼与民商事仲裁衔接工作机制的意见(试行)》,为“诉仲”衔接提供了制度基础。
全市法院以推进“枫桥式人民法庭”为抓手,发挥人民法庭的前沿阵地作用,坚持“抓前端,治未病”理念,靶向攻坚,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推动“法官工作站”“法官联系点”全覆盖,推进巡回法庭审判,携卷下乡,变“坐堂问案”为深入田间地头、社区院落。全市共有人民法庭60个,法官工作站和巡回审判点119个,积极主动融入网格化、全方位的社会治理体系,为基层群众提供上门立案、就地调解等诉讼服务,直达诉讼服务“最后一公里”在群众家门口实现。将创建“无讼社区”、“无讼乡村”与大力推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工作相结合,已集成全市191个调解组织,445名调解员入驻该平台,织密多元解纷“一张网”,促进矛盾纠纷就地、就近、及时、有效解决。
全市法院充分发动“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三方调解力量,绘就诉非衔接“一幅图”,共同推进形成共建共治社会治理新格局,不断提升多元解纷能力水平,实现矛盾纠纷联调联动、多元调处化解。
“四个环节”,无缝衔接提质效
假若案件有生命,那么他和小伙伴们刚进入孝感法院,也许会经历生命中的三次选择:第一次选择在立案前——诉前调解分流一批,如果他们愿意诉前调解,就会被移送至特邀调解组织开展诉前调解。第二次选择——速裁快审分流一批,根据他们的“高矮胖瘦”(案子难易程度)来分门别类,大多数会走进“速裁快审”的大门。第三次选择——繁案精审分流一批,剩下的案件会根据性质的不同进入专门的审判团队进行审理。
这就是“多元调解、简案快审、繁案精审”三分式工作模式——2017年,孝感市孝南区人民法院三分式工作模式获得最高人民法院表彰,该院被最高人民法院确定为“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改革示范法院”。
这只是孝感法院深入推进立案登记制、诉讼服务等司法便民利民机制改革的的一个缩影。
2019年以来,孝感法院从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出发,深化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加强“分、调、裁、审”四个环节有效衔接和高效运行,切实提高审判工作质效。
以“分”为基础,调裁繁简各归其位。设置程序分流员,根据案件事实和法律关系等要素,引导当事人选择合适的方式解决矛盾纠纷。以“调”为前置,多元解纷各显神通。整合资源配置,设立物业纠纷、劳资纠纷、道路交通纠纷、婚姻家庭纠纷、民间借贷纠纷等多个专业调解室,邀请工会、妇联、工商联等多个部门参与调解,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司法确认”优势,低成本、高效率化解矛盾纠纷。以“裁”为提速,简案快审不减质。加大适用小额诉讼程序,鼓励推行“1+1+1+N”调解速裁模式,由速裁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与常驻法院特邀调解员共同组建集速度与温度、公正与效率并存的速裁快审团队。以“审”为增效,繁案精审不减速。深度应用各类信息化平台,缩短“繁案”的送达、审理各阶段的处理周期,减少当事人处理纠纷时间,为法官办案减负,为审判管理提质。同时建立速裁案件转出机制,畅通速裁和精审衔接流程,真正实现“分调裁审”高效转换对接。
“分、调、裁、审”四个环节无缝衔接,无一掉链,孝感法院以改革创新的锐气促进纠纷高效解决和审判质效大幅提升。今年以来,全市法院通过诉前调解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0790件,诉前调解成功率为61.34%。速裁快审案件达12539件,经由速裁快审团队出具以“诉前调书”和“诉前调确”的案件共计1755件。
从“小细节”中尽到“大责任”,从“小关口”中展现“大担当”,孝感法院将继续加强诉服系统平台推广应用,提高在线办理诉讼事务效率,固化司法便民利民建设成果,努力以更有质量、更高效率、更好效果的诉讼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