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斯诺这个名字,那时候的印象是:毛泽东说,斯诺是中国人民的朋友。我不太明白为什么一个外国记者是中国人民的朋友,直到遇见《红星照耀中国》。
一个人的自矜或者自谦总让人觉得不那么可信,但一个没有干系的第三人的客观评价,可信度往往就不可轻忽,更何况这样的评价是其亲见亲历。斯诺之于共产党就是这样的第三人。
1936年6月,斯诺冲破国民党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对中国革命的严密的新闻封锁,从“白区”到“红区”。他去到当时苏区的临时首都保安,和毛泽东同志进行长时间的对话,搜集了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然后,经过长途跋涉,他到达了宁夏南部的预旺县——红军和国民党中央部队犬牙交错的前沿阵地。最后他冒着炮火,重新折回保安,由保安顺利地到了西安。当他回到北平时,正是西安事变爆发前夕。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是他在北平为英美报刊写的许多篇关于中国共产党的通讯报道的合集。通讯报道这种体裁决定了内容的客观真实性,斯诺的文笔让本书的记述不乏趣味性,作者本身的严谨细致和宏大格局让本书的记录并不局限于一人一地一事,在仔细地收集考证过程中能兼顾对西北风土人情的描写和对小人物的刻画,对革命领袖个人经历刨根问底,更能跳出圈子,从宏观上阐述中国现状发生的前因后果、矛盾冲突以及对一个国家前途的期待,许多预测在后来都成为现实。更难能可贵的是,斯诺本人不属任何党派,但他善良本性和对苦难中国人的同情也让本书充满了人文关怀和隽永气质。美国有普利策奖,但因为意识形态偏见让这个奖本身的公信力大大丧失,至少对我这个中国人而言是如此,我很遗憾中国没有设立斯诺奖。
我对近现代史的了解都是源于读书时期的历史课本,其实没有太大的实感,尤其是那些屈辱让我心里泛堵,很不喜欢!可这毕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阶段,毕竟是刻在每个中国人骨子里的印记,也是必考的考点。但被动地灌输比起主动的探寻始终差了许多,我很庆幸这次的主动。
偷懒的人会去看影视剧去了解过往,但我觉得体验始终不及去看被加工过的第一手的资料,通过文字感受历史的烟云,尤其是红军、共产党、革命、抗日这样宏大瑰丽、波澜壮阔的图景。
这本书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在那个年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这些问题。这本书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发展、挫折、壮大,记录了毛泽东、朱德、贺龙、彭德怀、徐海东、李德等革命领袖的个人生平和入党后的经历,记录了红军的创立、领导体制、战术战略、装备、人员组成,记录了中华苏维埃政权的宣传、财政、教育、民政、工业、土地等各方面的制度和现状,记录了“四一二”政变、长征、“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西安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更记录了中华民族的挣扎和中国人民的苦难。这就是新中国诞生前的艰难孕育。
我知道毛泽东同志是伟人,这是已经盖棺定论的。但我是看了这本书被教员圈粉的。老一辈革命家的功绩是他们身上难以掩盖的光辉,但他们的个人经历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融合深深影响了周围的人,他们就像红星照亮了那个时代许多人的路。
“他显然认为个人是不关重要的。他也像我所遇见过的其他共产党人一样,往往只谈委员会啦、组织啦、军队啦、决议案啦、战役啦、战术啦、“措施”啦等等等等,而很少谈到个人的经历。”
“共产党人是能够说出青少年时代所发生的一切事情的,但是一旦他参加红军以后,他就把自己给忘掉在什么地方了。”
“这些事件对他们只有集体的意义,不是因为他们作为个人在那里创造了历史,是因为红军曾经到过那里,而在红军后面的是他们为之战斗的那个意识形态的整个有机力量。”
“后来,当我向红军其他领导人搜集传记材料的时候,他们的同事常常围拢来兴趣盎然地聆听他们第一次听到的故事。尽管他们已经在一起战斗了多年,他们多半不知道彼此在参加共产党以前的日子的情况,他们往往把这些日子看作一种黑暗时代,真正的生命只是在成为共产党人。”
从这样的记述中,我看到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看到了纯粹的信仰,纯粹的忘我,纯粹的集体主义。看到了那些投身红色革命的先辈们是如何用血汗诠释什么叫以身许国,难再许君!什么叫日寇未灭,何以家为?从而更能理解在新时代党的领导人为何可以说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而教员是这样总结长征的:
“红军的胜利行军,胜利达到甘、陕,而其有生力量依然完整无损,这首先是由于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其次是由于苏维埃人民的基本干部的伟大的才能、勇气、决心以及几乎是超人的吃苦耐劳和革命热情。中国共产党过去、现在、将来都忠于马列主义,并将继续进行斗争反对一切机会主义倾向。它之所以不可战胜,所以一定取得最后胜利,其原因之一就在于这种决心。”
一言以蔽之,尽管未来不可知,但只要这样的决心和信念的火种存在,我们都将无往而不利。这是实践后总结的经验,这样的经验反过来同样指导着革命,是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明确指引和预测,我们已走过的路和将要到达的目的地如此清晰,让我不得不喟叹教员的远见卓识!
我是一个党员,往上数三代,我是农民的后代,深刻理解土地对农民的意义,既是生存之必需,也是发展之束缚。当然后者在改革开放后由那些思变的农民找到了奔往新生活的路,许多人挣脱了束缚。但对那时候有着千年农耕文明延续的中国农民而言,土地就是命,地主民团在的时候,每到灾年土地兼并,农民破产,国民党来了征税纳绢,强征壮丁,鬼子来了烧杀掳掠,敲骨吸髓,共产党来了土地改革,免征赋税。我们的农民再如何良善可欺也不至于做不对这样的选择题,这也是共产党能在农村扎根生长的前提。中国的工人无产阶级为何无法像苏联一样革命,书中都有答案。
今天我们还在喊的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口号,其实中国共产党在发出建立统一战线,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时候就在喊了,时光在流转,时移世易,但有一些东西就是这样一脉相承。而当我看到国民党缴共时对根据地的与日本侵略者雷同的“三光”政策时,我心意难平!也明白要作出放下仇恨,一致对外这决定时需要怎样的冷静与魄力。
有人会觉得今天我们享受的权利都是与生俱来的,可回溯几十年看看,压迫不只是一个词,而是实实在在背负在国人身上的,所以接受屈辱的过往本身就是我辈的责任,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相比之下,能在这样黑暗无路,孤立无援,四面皆敌的境地中闯出一条路来,乐观、勇敢、睿智、无畏的精神长存,我此生都将对革命的先烈们致以最最崇高的敬意。
读史使人明智,学党史《红星照耀中国》不应该被错过。我们想要知道的鲜活的革命历史,就在这本书里了。
最后用斯诺的话做结,这是他对中国革命必胜的展望,今日之中国,也早已超越他的期待:
“中国社会革命运动可能遭受挫折,可能暂时退却,可能有一个时候看来好像奄奄一息,可能为了适应当前的需要和目标而在策略上作重大的修改,可能甚至有一个时期隐没无闻,被迫转入地下,但它不仅一定会继续成长,而且在一起一伏之中,最后终于会获得胜利,原因很简单(正如本书所证明的一样,如果说它证明了什么的话),产生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基本条件本身包含着这个运动必胜的有力因素。而且这种胜利一旦实现,将是极其有力的,它所释放出来的分解代谢的能量将是无法抗拒的,必然会把目前奴役东方世界的帝国主义的最后野蛮暴政投入历史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