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全市关工委工作会议上作“五好”关工委系统创建经验交流。自2016年来,在市关工委、市委老干部局和相关部门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全市法院坚持一体建设、五化联动、整体推进“五好”关工委系统创建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在“五好”关工委系统创建大保护理念指引下,不断补齐“就案办案”的思维短板,将“柔性司法”理念和全方位保护链条贯穿于少年审判工作各个环节,多角度完善少年审判工作机制、拓展创新空间,整体提升了关工委工作的质量、分量和能量。
(一)组织体系制度化。全市法院均成立由院党组书记、院长任名誉主任,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任主任,老干党支部书记任常务副主任,少年审判工作负责人和老干工作负责人任副主任的关工委组织,明确日常工作具体负责部门及成员部门,加强一体创建的组织领导和日常指导,为创建工作资源联用、活动联办、协调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022年7月,召开全市法院巩固提升关工委系统创建成果推进会,总结交流经验,安排部署工作。)
(二)体制机制规范化。机制上,将创建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规划和党建责任制督查考核范围;制度上,建立关工委成员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每半年定期研究创建工作;标准上,出台《全市法院巩固提升关工委系统创建成果的意见》,明确工作标准及要求;队伍上,采取组织发动、典型带动、奖励促动等方法,组建由133名退休法官构成的“五老”法律专家库;督办上,开展多轮全市拉练检查,持续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创建氛围。
(2022年7月,中共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印发《关于全市法院巩固提升关工委系统创建成果的意见》。)
(三)阵地建设标准化。全市法院善用资源、巧搭载体,关工委组织全面达到阵地建设“四室一厅”标准,即:有党建工作室、关工委办公室、“五老”工作室、心理咨询室、关工委工作展厅五个阵地。同时,着眼于法院未成年人审判及法治宣传需要,联合关工委、妇联、团委、学校、村(社区),拓展了40个“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9个社区“五老”工作室和26个“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等特色阵地。
(2022年3月29日,在渡口社区举行孝感市首个社区“五老工作室”暨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渡口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站”揭牌仪式。)
(四)司法保护链条化。制定《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工作指引》《加强未成人权益保护工作实施办法》,辖区各法院统一挂牌设立少年法庭,实现少年审判三审合一,引入“五老”参与诉调对接、庭前调查、庭审教育、心理疏导、判后帮教等工作,形成了既有法院特色、“五老”可参与,又符合新时期青少年特点的“柔性司法”形式和方法。2022年以来,“五老”志愿者走进社区对60余名未成年被告人及47名社区矫正对象进行“一对一”帮扶,已成功解矫28人。
(照片4 2021年5月28日,孝感中院、孝感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孝感市孝南区车站街道办事处联合举办了“五老”志愿者结对帮教社区矫正对象活动,孝感中院5名退休老干部参与活动。 )
(五)活动开展经常化。“五老”志愿者围绕“四孝”建设目标,积极投身“中华魂”、“孝行月”、“老少同声颂党恩、携手喜迎二十大”、“听老党员讲党史”等教育实践活动,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紧密结合市域治理和基层治理现代化要求,聘请69名“五老”志愿者入驻矛调中心、信访办日常参与基层治理工作,通过线上线下“一揽子”联调快处各类纠纷3000余件,实现矛盾不上交,化解在基层。组织“五老”志愿者对留守儿童、特殊儿童、孤残儿童开展关爱帮扶活动5次,捐献图书2000余册,赠送慰问品1万余元,聘请“五老”志愿者担任中小学校园法治副校长,广泛开展法治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活动,形成了“五老-青少年-家庭-社会”法治教育体系。2022年,全市法院开展各类活动60余场次,覆盖青少年6万余人。
(2021年8月31日,孝感中院关工委、少年审判庭联合文昌社区共同举办“颂百年风华 传红色基因”2021年暑期家庭亲子阅读活动。)
全市法院通过开展“五好”关工委系统创建,关工委组织不断健全、队伍逐渐壮大、阵地持续拓展、机制更加完善、作用日益凸显。2016年以来,全市未成年人犯罪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云梦法院护航青少年成长工作经验“盘活五心法 画好同心圆”被评为全省推进基层法治建设十大典型案例;市中院老干支部获得3项省级党建荣誉,全市法院关工委组织和“五老”志愿者获得50项市级以上表彰奖励,涌现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优秀辅导员叶梅青、褚腊香等一批先进典型。下一步,全市法院将继续巩固深化“五好”关工委系统创建成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