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宇的一生并非坦途,1918年出生在湖南长沙,第二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少年时他考上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让他被迫中断学业,后来他辍学参军,毕业于黄埔军校成都分校,做过排长、代理连长和少校参谋,参加过中国远征军,穿越过生命禁地缅北的野人山,远赴缅甸与日本人作战,抗战结束后,黄仁宇远赴美国攻读历史学,直到48岁才获得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学位。
1976年,黄仁宇完成《万历十五年》,时年58岁,彼时的黄仁宇急需一本重量级的著作来证明自己的学术水平,但是在美国没有出版社愿意出版本书,雪上加霜的是,1979年也就是黄仁宇61岁的时候,他被纽约州立大学纽普兹分校解聘,生活立陷困顿,直到1982年本书在中国出版后大放异彩才有所好转。
笔者之所以絮絮叨叨提及黄仁宇的生平,是因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万历十五年》所要探索、讲述、回答的问题与黄仁宇的个人经历不无关系,更与他所处的时代密切关联,他青年时迷惑过、困顿过、挣扎过的问题—中国何以在进入现代文明的竞争中落败,可以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明万历十五年,是公元1587年,这一年万历皇帝24岁,距离张居正去世已经5年,和事佬申时行担任内阁首辅4年,这一年儒家卫道士、朱元璋治国理想的忠实践行者、禁欲主义者、整个文官系统的牛虻海瑞去世,第二年明朝开国以来最具创造力的天才将领戚继光去世,大哲学家李贽50岁,他已经辞官6年了。
帝国的治理并不依赖于法律和技术,在社会治理上依赖于道德人伦,使卑下者服从尊上,妻子服从丈夫,万物皆有时序,治理的目的不是为了增益社会财富,而是在最低需求下的社会稳定。在个人道德上要求至公无私,仁民爱物。
但是这一点很难做到,以至于海瑞去世时,帝国的文官们松了一口气,再也没有一个人会让他们自惭形秽,这面镜子碎了。
申时行承认人有“阴”“阳”,他希望调和阴阳,竭力保持整个文官系统的内部和谐,积极采取措施增进皇帝与文官系统的相互信任,但是他最终失败了,在始于万历十四年的争国本事件中走向文官集团的对立面,万历十九年申时行被迫辞去内阁首辅,从此再也没有人能担任皇帝与文官集团的“中间人”“协调人”。
万历皇帝对文官们“阴”的一面感到失望,文官们对张居正疯狂的倒查清算加剧了皇帝对文官的不信任,以至于双方在“争国本”事件中彻底决裂,万历采取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方法,长达二十几年不上朝。
张居正认识到帝国的根基已坏,他清查国库,改革税制,重新丈量全国土地,制定《考成法》严格考核官吏,努力提高行政效率,任命戚继光为蓟州总兵,编练北方边军,但是这些改革注定无法得到文官们的支持,因为他们才是国家最大的地主,明帝国真正的主人,他们无法容忍别人动自己的蛋糕,无法容忍武人凌驾于文官集团之上,张居正死后被视为十恶不赦的人,他的改革仿佛没有存在过,万历十三年戚继光被罢职,万历十六年戚继光在穷困潦倒中去世。
李贽是那个时代的异类,出生于传统却又叛出传统,解构了传统,却无法建立新体系,直到253年后,一种完全迥异于中国传统的、更先进、更加系统化的文明以激进的方式来到中国,李贽困于那个时代,无法超越那个时代,1602年李贽在狱中自杀,侍者问:和尚何自割,李贽答道:七十老翁何所求!
明万历十六年,是公元1588年,这一年五月底,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启程去征服英国,再往前的96年,哥伦布穿越大西洋,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万历四十八年,是万历皇帝人生的最后一年,这一年一艘名为“五月花”号的英国帆船登陆北美,开始在那里建立殖民地,再往前一年即万历四十七年,明军在萨尔浒完败于女真部落,彻底丧失了对金作战的战略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