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司法的星河里,刘杨萍法官是独特的一束光。法槌起落间,她捍卫公平正义;纸墨流转时,她书写诗意人生。她以笔为舟,载着对法治的赤诚、对生活的热爱,在诗歌的海洋中徜徉,将心中的万千思绪化作一行行灵动的文字。
4月29日,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展了五四青年节“学榜样·践初心·话担当”青春分享会暨青工委工作座谈会活动,全市法院9名青年干警代表结合刘杨萍法官先进事迹,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故事与心路历程。
本院特开设“学榜样·践初心·话担当”青年说专栏。在这里,没有严肃的法条阐释,没有刻板的案件陈述,只有TA们最真挚的情感流露与最细腻的内心独白。从《青年说》开始,让我们走进刘杨萍法官的文字世界,聆听法治路上的诗意回响,感受文字背后的温度与力量,在一首首诗歌、一句句感悟中,读懂属于她的坚守与浪漫。
分享人: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法官助理 于明伍
大家好!我叫于明伍,是市中院立案庭的一名法官助理。通过学习刘杨萍法官的事迹,我愈发觉得刘杨萍法官是一位值得敬重和学习的榜样。对此,有三点感悟与大家分享。
第一是保持廉洁和敬畏。刘杨萍法官在审理一起盗窃案中,被告人的父亲是她的老师,面对恩师的求情,她说:“恩师之情一生难忘,但依法审判是法官的职责!”
这让我想起自己几年前参与一起纠纷调解,当事人想拿到法院调解书以达成不法目的,他偷偷在给我的材料里放了厚厚一沓钱,我当即拒绝,并向他严肃申明法院廉洁办案规定。
这次经历坚定了我敢于拒绝的勇气,直到现在,我依然觉得那时的自己特别了不起,仿佛自己背后也闪耀着正义之光。所以当我深入学习刘杨萍法官的事迹时,我特别能够理解她说的“心不贪,就没有推不掉的人情。”
廉洁应该是法院人的底色,只有敬畏法律,保持廉洁,才能心中无私,才能确保司法公正,赢得群众的信任。
第二是保持专业和耐心。刘杨萍法官曾主审的特大团伙犯罪案件案情错综复杂,她通宵达旦查阅卷宗资料,撰写10余万字审查材料,最终让21名被告人均认罪服判。她的办案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法官的专业素养,不仅需要扎实的法律功底,更需要抽丝剥茧的耐心和直面挑战的勇气。
在立案庭,我们经常会遇到带着怒气冲到立案窗口的当事人,学会如何与他们打交道是我们的必修课。
曾有一个老人为老伴申请国家赔偿,他来时带了厚厚的材料,说公安局违法拘留,迟迟不给赔偿答复。老人既激动又无奈,所以找到法院申请国家赔偿。
经沟通了解,我发现他的老伴是因为私自收取停车费未果,怒而拔取车主的车胎气门芯,在警察赶来劝阻时动手打砸警察,被刑事拘留,后检察院决定对老太太不起诉。老人坚信老伴被非法超期拘留,就此事向公安局申请赔偿。
我静下心来和他沟通了几个小时,先安抚他的情绪,再解释法律规定,客观告诉他要降低预期。终于,我用专业和耐心打动了他,老人同意听取我对他维权程序的指引。这以后,老人在维权过程中每当有新进展,都要来窗口跟我说一下,他说:“于法官,法律的事我不太懂,但你说的话,我信!”
像这样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许多当事人虽不是来立案,还是会到窗口咨询一下,以求获得一个比较肯定的回应。其实,每当有当事人找我咨询,我都很开心,因为这是他们对我工作的认可。我也明白,很多当事人并不是故意挑起冲突,他们愤怒发火,只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办。
很多时候,我不自觉地设想一种场景:如果我的父母遇到法律问题不知道怎么办,而我能用我所学的知识帮助他们,这是一件多么值得骄傲的事情。但上大学后我就离开了家,离开了父母,一直在离他们很远的地方工作,我多么希望当他们遇到问题向别人求助时,能够遇到一位耐心,专业且温和的工作人员。而我现在从事的司法服务工作,不就是当事人的子女所希望的么?
很多当事人来法院起诉,却不会写最基础的诉状、不知道准备哪些材料,他们也是别人的父母,我可以感同身受,所以我希望尽我所能对他们好一些,以我所学的专业知识指引当事人完善立案材料。
当我怀抱着如此愿景,我也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好工作了,我必须夯实法律知识,做到耐心倾听、友好沟通,设身处地为当事人考虑,通过法院的窗口给他们一个指引,一个正确的不会走冤枉路的指引。这或许就是“如我在诉”的应有之义吧。从业近十年,我将继续保持内心对职业的敬畏,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专注做好自己的工作。
第三是保持思考和学习。刘杨萍法官是“学习型法官”的典范,她不仅要办理案件,处理法院的行政事务,还不断深耕自己的专业知识,获得了一批丰厚的学术成果,这令我深深钦佩。这个给我的启示就是保持思考和学习的习惯。
今年年初,我被抽调去孝南法院协助“脱薄”工作。期间,我发现举证规则不被重视会加剧法官的办案难度,为此我撰写了《莫让“证据突袭”成为司法顽疾》的文章,先后被民建湖北省委会、省政协以及民建中央采用。
近期,在调研辖区法院受案情况中发现,一些服务公司打着“网店代运营”的旗号,宣传收取一定费用帮助消费者开立、运营网店,而在收取消费者前款后却注销服务公司,致使大量消费者上当受骗,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也造成法院受案压力巨大且面临执行难问题。我迅速梳理该情况并反馈至市委信息室,希望此情况能得到重视。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保持思考的习惯,勤于动笔,及时将工作中发现问题转化成社情民意,将工作中的收获转化为工作成果,学思并重,争取“双岗建功”。
站在五四青年节的历史节点上,回望刘杨萍法官的法治人生,我深受鼓舞。作为新时代青年干警,我将以刘杨萍法官为榜样,做到三个“始终”:始终忠诚于党,确保司法工作正确方向;始终坚守公正,以“如我在诉”的情怀对待每一起案件;始终心怀群众,在司法实践中传递温度与力量。青春因奋斗而精彩,法治因坚守而永恒。刘杨萍法官用30余年的司法实践,为我们树立了一座精神的丰碑。我将以她为镜,以梦为马,在法治建设的征程上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