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中院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诉讼服务的新要求新期待,落实落细司法为民措施,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严把立案关口,满足多元需求
一是全面落实立案登记制。严格执行立案工作“五不准”规定,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当场立案;对材料不全或需要补正等原因无法即时办理的,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的材料。今年以来,两级法院已立民商事一审案件11851件。
二是全面推行网上立案、跨域立案。依托湖北移动微法院小程序、律师服务平台等,提供线上立案、线上缴费的一网通办服务。设立网上立案、跨域立案专窗,及时审查当事人线上提交的申请,同时耐心服务前来要求跨域立案的当事人,切实减轻当事人诉累。今年以来,两级法院已处理网上立案申请近1500件;跨域立案超50次。
三是全面启用系统内随机分案机制。自2017年以来,孝感中院制定随机分案相关规则,严格落实随机分案制度。2021年,两级法院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升级随机分案功能,全面启用在审判系统内自动分案程序。截止目前,两级法院系统内随机分案比例最高达到97%。
四是设立集中送达中心。依托收转发e中心,设立送达专窗和送达专员,全面开启孝感法院集约送达时代,优先电子送达,同步开展邮寄送达、直接送达、公告送达等工作。今年以来,两级法院已通过收转发e中心实现集约送达28120人次。
二、落实便民举措,传递司法温度
一是开通涉企、涉老绿色通道。为了服务法治化营商环境,同时解决老人办案难问题,专门开辟涉老、涉企绿色通道,对涉老、涉企案件优先处理,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二是完善诉讼服务中心便民设施。增设律师通道,律师不用身份验证直接凭律师二维码扫闸机快速通过。完善休息专区,提供休息座椅、饮水机、应急医药箱、老花镜、便民纸笔、防疫口罩等,保证当事人站累有椅,口渴有水,急救有药,眼花有镜,交流有笔,防疫有罩。
三是强化收转服务。诉讼服务中心设立“收转发e中心”专区,摒弃过去人工登记收转材料做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统一对法院所有案件诉讼材料和诉讼文书进行集中收发、扫码、扫描,电子卷宗数字化处理,通过物联互通技术,建成纸质材料智能管理云平台,便利法官和当事人收取文书。截止目前,已通过该平台收转材料千余次。
三、加大调解力度,融入诉源治理
一是搭建平台,设立诉调对接中心。积极引入人民调解组织和特邀调解员进驻法院,积极推动律师参与调解,鼓励法官兼职调解,形成“诉调对接一张网”,提升调解力量。全市法院特邀200余名退休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等法律工作者担任调解员,定期邀请法官工作室法官和经验丰富的调解员作专题授课。
二是强化导诉,优先使用调解平台。设立导诉员,加强引导民商事纠纷当事人优先选择“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申请在线调解,充分告知当事人该平台提供在线咨询、评估、调解、确认、分流、速裁快审等解纷服务,宣传诉前调解、审前调解便民高效优势,提高当事人调解意愿。今年以来,两级法院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调解案件数近6000件。
三是繁简分流,建立专业速裁团队。探索建立“多元调解+速裁”模式,设立民生家事、交通事故、民间借贷、认罪认罚从宽刑事速裁等诉前审判团队,如安陆法院军人维权的兵役法庭,孝南法院速裁庭,孝昌法院涉“股权、公司、破产等复杂商事案件”精审团队,较好地实现了案件内外分流、类型化案件快速审理、复杂案件精细化审理,促进纠纷高效解决和审判质效提升。
四、文明信访接待,妥善化解矛盾
一是设置专门场所,做好日常接待工作。两级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设置专门信访接待窗口、信访接待室和远程视频接访室,并安排熟悉审判有任务、善于做群众工作。熟练操作相关涉诉信访平台的工作人员负责日常信访接待、信息录入等工作。
二是实行首访负责,做好初访化解工作。孝感中院设置院长信访接待日制度和员额法官日常接待制度相结合,并实行首访负责制,对来访人员进行导诉分流,对来访事项进行甄别、登记,做好释明、引导和答复工作,加速妥善化解矛盾。
三是规范工作细则,做好信访考核工作。孝感中院制定工作细则和工作质效考核办法,建立涉诉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台账,定期对基层法院涉诉信访工作进行追踪,并按季度对各法院进行信访工作考核,跟踪信访质效。
市中院将以政法队伍教育学习整顿为契机,继续积极发挥司法职能作用,增强服务意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为人民群众提供规范、便利、高效的司法服务,努力为开创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贡献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