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2020-12-24 09:01
来源: 孝感中院
作者: 陈露    浏览: 804

《追风筝的人》,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富家少年与家中仆人关于风筝的故事,关于人性的背叛与救赎,但它最让我震撼的还是其讲述的故事背后的时代背景,这部小说不动声色地把饱受战争摧残的百姓的痛苦展现得淋漓尽致。当我国正举国上下欢庆千禧年的到来、享受着加入世贸组织的喜悦、沉浸在申奥成功的兴奋之中之时,我们邻国阿富汗的人民却正在饱受战争带给他们的各种痛苦。

我国曾经也是经历过外来民族入侵的国家,从小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我,曾对中国人民如何自强不息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各种事迹都认为是理所应当的,小时候看到电视里播放阿富汗战争的新闻,也只当是个新闻,没有发生在自己身边,并无多大感触。而当我现在认真去了解阿富汗的国情时,我无比感慨,我们的祖国能有今天如此的强大是多么的不容易。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从来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中国的发展,关键在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这是一条从本国国情出发确立的道路,这是一条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道路,这是一条改革创新的道路。

阿富汗其实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这个国家的人民也有着善良、热情、质朴、勤劳等美好的品质。但由于它地处东亚与中欧交界处、伊斯兰国家和中国的交界处,很无辜的就成了大国的必争之地,几十年的战争,导致他们不但跟不上全世界科技、经济发展进步的脚步,反而既有的文明也被摧毁殆尽,战争导致的伤亡、病痛、贫穷、落后,人们流离失所,战后带来的后遗症,比如内乱、塔利班的统治,更是给这个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伤痛与恐怖,小说中描写的2000年的阿富汗,街头随处都是卖掉自己假肢给孩子买饭吃、十几岁儿童遭人任意强暴等触目惊心的场面,让人悲愤交加、痛心不已。

读完这本书,我由衷的庆幸自己生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明的古国,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强国,一个自由和平、男女平等的大国。我们有着共同的理想,就是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尤其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以后,在新的“十四五”规划期,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都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生活将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将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想到这里,我深深地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