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川法院:擦亮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金字招牌”

2022-10-21 17:17
来源: 汉川市人民法院
作者: 徐勋伟    浏览: 712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省法院院长游劝荣强调,努力让审判工作成为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标志。近年来,汉川市人民法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决策部署和省委、两级市委工作要求,全面落实上级法院统一部署,大力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头号工程”和“精品工程”加以打造,努力擦亮法治化营商环境这块“金字招牌”。

思想破冰探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新路子

法治化营商环境到底怎么做?怎样做才能做好?去年2月的一次院党组扩大会上,汉川法院集中干警智慧,就如何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征求意见、开展讨论。

“汉川作为全国百强县市,实体经济发达,市场主体达到10万家,这是汉川区别于其他县市的特点。城北人民法庭驻地开发区,营商环境大有文章可做。”院长陈志坚的意见引发大家的共鸣。

在院党组的部署推动下,汉川法院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将城北法庭按照走涉企专业化审判道路进行定位,在城北法庭设立孝感法院系统首个“涉企案件审判庭”,重新组建“破产审判团队”,挑选审判经验比较丰富、综合能力比较突出的员额法官专司涉企案件审理和破产审判工作。制定完善了《涉企案件审判合议庭工作实施意见》等涉企审判、破产审判相关制度流程,对涉企案件开通绿色通道,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涉企案件办理效率相较以前分散办理模式大大提升。同时,加强与市工商联合作,在法院设立“民营企业商事纠纷诉调对接中心”,一站式化解涉企纠纷。

image002.jpg 

去年3月涉企审判庭组建以来,汉川法院共受理涉企案件4168件,诉前化解涉企纠纷327件,清结破产积案8件,为企业提供了优质高效的诉讼服务。

去年6月,国务院批复汉川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后,汉川法院抢抓机遇,将城北人民法庭申报更名为“经济开发区人民法庭”,结合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重新调整优化法庭布局,完善服务功能,扩大辐射影响,着力将开发区人民法庭打造成全院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新高地。

用最大善意减少诉讼活动对企业发展的负面影响

“我们企业现在恢复了生产,经营状况良好,新老股东的矛盾也消除了。这得感谢汉川法院采取的落实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评制度,关键时刻挽救了危困企业。”今年8月26日,汉川法院法官回访一起案件时,武汉富丽雅装饰材料有限公司汉川分公司负责人开心地介绍企业恢复生产情况,对法院落实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的效果给出中肯评价。

武汉富丽雅装饰材料有限公司因股东之间矛盾冲突长期无法调和,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原股东刘某无奈诉至法院要求解散公司。汉川法院受理后,承办法官认为公司解散会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严重且不可逆的后果,因此始终秉持审慎的态度审理该案,第一时间按照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启动评估,慎重评定为“高风险”后做足做好应对方案,最终调解结案,挽救了仍有运营价值的市场主体。

image004.jpg 

审理一案,救活一片。营商环境建设不仅停留在环境的改善,还要设身处地为企业经营着想,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今年,汉川法院结合省法院拉练检查反馈问题整改,把落实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作为首要任务,嵌入审判流程和执行流程,从立案环节就对涉企案件进行标识,纳入“四类案件”进行监管,对评估有风险的案件实行“一案一策”。今年共对2100多家涉案企业开展了经济影响评估,对评估出有风险的企业采取了防范处置措施。

在涉企案保全和件执行中,坚持贯彻善意文明理念,平等保护各方利益,依法审慎采取各类强制措施,精准查控和处置各类财产,创新“活封”“活扣”等执行方法,杜绝超标的查封等,用最大善良、最低烈度、最小代价切实把诉讼活动对企业发展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大力推进以降低诉讼成本为核心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执行案件周期过长,请问汉川法院如何提升审执质效,切实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9月30日下午,在汉川市人大常委会深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题询问会现场,面对委员的提问,院长陈志坚当场作出“半年以后把执行案件平均结案时间压缩至90天”的承诺。

对涉企案件久审不结,久拖不执,不仅增加企业诉累,消耗企业精力,还会严重影响营商环境,影响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汉川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的问题与省法院拉练检查反馈的问题如出一辙,深深刺痛着汉川法院党组一班人。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对法院来说就是要大力推进以降低诉讼成本为核心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时间就是成本。降低诉讼成本,首要任务就是要压减办案周期。除了建立“立、审、执”绿色通道,必须严格审限监督管理。为此,汉川法院制定完善关于审限管理、防止案件长期未结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把长期未结案件作为顽瘴痼疾开展常态化清理整治,6个月以上未结案件由2021年初的173件清减为15件,1年以上未结案件和执行未结案件全部清零,清结化解率达98%。诉讼案件平均审理时长由原来80余天缩减为53天,简易程序适用率提升到85%,审限和程序变更下降50%左右,审执质效得到有力提升。

为兑现“执行案件结案平均用时90天”承诺,汉川法院优化调配增加了执行力量,成立执行事务中心,对执行立案、执行信访等执行事务进行集约化、流程化、高效化管理,促进执行案件增效提速。截至目前,执行案件结案平均用时106天,比上半年降了7天左右。

除此之外,汉川法院还提出“八个聚焦”“六个一批”执行工作举措,8-9月份连续两个月开展周末执行行动10场次,突出运用好强制执行措施,促进一批涉企执行案件自动履行,达到较好效果。

image006.jpg 

把精准化、个性化服务做到企业心坎里

“我们今天来,主要是想听听企业当前面临哪些困难,对法院有什么好的意见建议。”今年9月,院长陈志坚到永和安集团走访调研,开门见山表明来意。

image008.jpg 

为了更好服务企业,提高服务的精准性,汉川法院建立法官精准服务企业制度,所有正式干警与市内重点企业结成帮扶对子,将每月18日确定为“企业走访日”,组织干警开展集中走访活动,动态掌握企业司法需求,制定个性化解决方案。

马口法庭在走访辖区企业时,某纺织企业反映员工法治意识不够强,建议加大对企业普法宣传力度,法庭专门针对该企业实际制定“送法进企”活动方案,就劳动合同签订、社保、工伤等法律问题进行答疑,受到企业员工好评。

image010.jpg 

企业有所呼,法院有所应。在今年开展的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中,汉川法院共走访企业120多家次,收集问题建议42条,解决到位31条,对不能解决到位的及时上报市活动领导小组协调解决。

在精准服务企业中,汉川法院先后制定出台了深化“执行合同”工作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8个方面37项具体措施、深化“办理破产”工作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9个方面措施、优化营商环境为汉川“三区一城”建设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十条意见等,一系列硬招、实招,彰显法院履职服务经济发展新理念。

“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 一桩桩实事办进企业心坎里,企业主体的获得感更强了、满意度提升了,让各类市场主体感受到安全有保障、权利能维护、发展可预期。

行百里者半九十。营商环境建设是一场持久战,汉川法院将紧盯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中新情况新问题,久久为功、绵绵用力,不断为企业发展营造稳定、公开、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