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审面场圃 以案话法治 应城法院杨河法庭发挥人大代表“家站”作用送法进乡村

2023-04-13 17:10
来源: 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应城市人民法院
作者: 张雨馨、余希    浏览: 1169

应城法院紧紧依靠人大代表,积极借助人大代表“家站”的力量,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融入党委政府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近日,应城法院杨河法庭深入辖区杨巷村开展巡回审判,邀请当地人大代表、政府工作人员、基层自治组织参与多元调解,为当地人民群众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教育课。

巡回审判进乡村 司法服务零距离

拐弯、再拐弯,上坡、再下坡。搭载着法庭干警、人大代表及镇政府工作人员的巡回审判车行驶在乡村公路上。车外,划窗而过的是一片片翠绿农田和金黄色油菜花。

20230412张雨馨余希:庭审面场圃 以案话法治 应城法院杨河法庭发挥人大代表“家站”作用送法进乡村313.png 

巡回审判开庭前走访调查 

“摸准脉搏,方可对症下药。这个案件双方当事人身体都有一定的基础疾病,情绪不能激动,庭审中要注意围绕关键的法律事实,简明扼要、有的放矢地进行审理。”在车上,杨河人民法庭庭长祝继业与人大代表等探讨即将要在杨巷村村委会大院巡回审理的案件案情。

原告杨某与被告邓某均系杨河镇杨巷村村民,因相邻权问题发生肢体冲突,二者就损害赔偿协商未果,遂诉至法院。为方便群众诉讼,及时化解矛盾,祝法官决定以这起具有代表性的乡邻侵权纠纷为切入点,就地开展巡回审判。

20230412张雨馨余希:庭审面场圃 以案话法治 应城法院杨河法庭发挥人大代表“家站”作用送法进乡村548.png 20230412张雨馨余希:庭审面场圃 以案话法治 应城法院杨河法庭发挥人大代表“家站”作用送法进乡村550.png 

庭审现场 

村委会大院里,国徽高悬,法官正襟危坐,书记员专心记录,旁听的长椅上坐满了前来观摩庭审的乡亲。村头的“流动法庭”,简朴却不简单。因被告未聘请专业律师代理案件,书写授权委托书和举证质证都稍显吃力,庭审一度陷入停滞。为查明案件事实、实质性化解纠纷,祝法官决定暂时休庭,走下审判台,和人大代表一起俯身为当事人进行细致的疏导解释,最终庭审得以顺利进行。在经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和释法说理后,原被告双方思想逐渐破冰,同意接受调解。

20230412张雨馨余希:庭审面场圃 以案话法治 应城法院杨河法庭发挥人大代表“家站”作用送法进乡村768.png 

20230412张雨馨余希:庭审面场圃 以案话法治 应城法院杨河法庭发挥人大代表“家站”作用送法进乡村770.png 

背对背与面对面调解 

多元联动合力 止争促调解

 “杨河镇本地居民有一股倔劲,但要用对地方,绝不能用在相互间针锋相对上,用在谋求发展上才是硬道理。”扎根基层法庭二十余载的祝法官以举轻若重的态度对待基层的精微纠纷。

“你们年纪大了,即使不为子孙留下财富,也不能给后代传递仇恨。乡邻和睦相处,才能安心进行生产生活,日子过得才舒心”人大代表与村委会工作人员组成的调解团队如是说。

“人大代表、法官和村支书都来到家门口关心我的案件,设身处地为我们排忧解难,我们确实不该为邻里纠纷置气,现在我感觉心暖了,气也顺了。”被告夫妇长舒一口气由衷感叹道。最终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签订调解协议,被告全额履行了7000元赔偿款。

20230412张雨馨余希:庭审面场圃 以案话法治 应城法院杨河法庭发挥人大代表“家站”作用送法进乡村1080.png 

20230412张雨馨余希:庭审面场圃 以案话法治 应城法院杨河法庭发挥人大代表“家站”作用送法进乡村1082.png 

法官对当事人进行程序指导 

该起纠纷的成功调解,是应城法院杨河法庭与人大代表“家站”联动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典型案例。2022年,杨河法庭审结146件民商事案件,在人大代表、基层自治组织人员、行业调解人员等深度参与下,调解、撤诉结案79件,调撤率达到54%,化解了大量的基层社会矛盾,极大减轻了乡镇综合治理的压力。

“家站”+“法庭” 探索诉源治理新模式

应城法院杨河法庭重视诉源治理工作,积极探索人大代表“家站”与人民法庭的联动工作模式,一是主动走访,共享信息。将“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主动深入到辖区多个人大代表“家站”了解基本情况;同时,法庭在人大代表“家站”探索设置法官工作站、便民联系卡、法庭宣传栏,加强与人大代表、人民群众沟通联系。二是积极研讨,加强合作。通过深入沟通,“站”与“庭”共同探讨联动治理的工作机制,确定人大代表参与案件调解、旁听庭审等多种活动形式;法庭计划对参与过案件调解的人大代表进行统计,后续逐渐建立人大代表调解员名册。三是落实联动,化解纠纷。法庭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来自群众,代表群众、通达社情民意等优势,选择诸如邻里纠纷等有针对性案件,主动邀请人大代表参与案件调解,促成案件妥善解决。

下一步,应城法院将在建立人民法庭与人大代表“家站”联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专业知识深厚、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 “五老”志愿者团队参与矛盾纠纷多元调解,并将智慧法院建设在线调解设备和网格化数据平台延伸运用到专业法庭。通过持续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走深走实,调动多元立体的社会调解力量参与诉前委托、委派调解,充分发挥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