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案案都是营商环境。应城市人民法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严格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讲究执法办案的综合效果,尽可能把司法办案对企业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着力营造稳定公开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应城市某工业园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工业园公司)与应城市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有限公司)的合同纠纷案件,执行标的128万余元,在执行过程中,被执行人某有限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一度停滞,场内员工面临公司破产困境,设备长时间停摆。如果此时强制执行,破产将成为某有限公司的唯一结局,而如果不予执行,某工业园公司的合法债权则无法兑现,后续生产经营难以为继。一边是希望尽快拿到执行款的申请执行人,一边是陷入困难期盼重生的被执行企业,二者如何兼顾呢?面对这样的窘境,无论怎样选择都难以两全,怎样让两家本地企业都能够存活下来延续发展,成为困绕在执行法官操才生心头的一桩大事。
经过反复思考,深入走访调查,多次与两家公司负责人洽谈商议,执行局支部书记操才生找到了大家双赢的契机——某有限公司虽然缺乏资金,无力偿还,但有厂房、设备、人员、生产资料,如果恢复生产,售出产品,就有了偿还债务的资金。操书记立即找到双方验证想法,释法、说理、讲情,某有限公司表示愿意恢复生产,将出售货物所得资金用以偿还债款,某工业园公司也同意此方案。已到双方达成执行和解的关键时刻,不曾料到,另一个问题却出现了——因生产停滞,某有限公司的销售渠道不畅,原有的买家纷纷选择其他厂商,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执行和解协议将陷入无法履行的境地,前期所做工作也将付诸东流。
执行干警及时就这一问题向院领导汇报,在院领导和同事们的大力支持下,操书记成功说服某工业园公司与法院一同帮助某有限公司打开销售渠道,众人拾柴火焰高,经过多方努力,某有限公司终于打开了销售渠道。最后双方当事人在法院的主持下达成执行和解协议:某有限公司将每月货款的50%用以偿还债务,余下50%用以继续经营发展。自此双方达成双赢共赢多赢局面,均对法院执行工作予以充分点赞,某有限公司感谢法院帮助公司找到延续道路,某工业园公司称赞法院及时兑现了当事人的胜诉利益。
执行再难,却难不住用心的执行干警。下一步,应城市人民法院将秉持高效善意文明司法理念,在依法保障申请人合法权益的同时,又确保涉案企业正常经营运转,为助力企业纾困解难、切实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出积极贡献。